黃芪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的干燥根。根據(jù)藥材的顏色不同,前者習(xí)稱 “黑皮芪”,后者習(xí)稱 “白皮芪”。習(xí)慣以山西和黑龍江省產(chǎn)品質(zhì)量為。
【處方常用別名】 元芪。
【化學(xué)成分】 膜莢黃芪根含甜菜堿,膽堿,熊竹素,毛蕊異黃酮,刺芒柄花素,胡蘿卜苷,黃芪甲苷,膜莢黃芪苷,新三萜黃芪苷,紫云英苷,黃芪多糖,氨基酸等。蒙古黃芪根含芒柄花黃素,毛蕊異黃酮,β-谷甾醇等。
【形態(tài)】 膜莢黃芪為多年生草本,高50~80(150)cm。主根深長,綿狀疏松,近木質(zhì)化,粗1~2cm,表皮臟黃褐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支,微被長柔毛,后脫落。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13~27枚,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0.5~3cm,寬0.3~1cm;兩面及葉軸被白色長柔毛;先端鈍尖或平截,具短尖頭,全緣;托葉狹披針形,長約0.6cm,被白色長柔毛。內(nèi)蒙黃芪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
【栽培】 宜涼爽干燥氣候,耐寒,耐旱,忌酷熱,怕澇。適宜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中生長,忌連作。用種子繁殖,在4~5月或9~10月播種,條播或點播。
【采集】 春、秋兩季均可采挖根,除凈泥土及細根,切去根頭,曬至六、七成干,分別大小,理直,捆成小捆,再曬干。
【性味、功效與主治】 味甘,性溫。功效: 補中益氣,升陽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主治氣虛衰弱,倦怠乏力和中氣下陷、內(nèi)臟下垂;表虛不固而自汗;氣血不足而瘡瘍內(nèi)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以及面目水腫等病癥。
智藥研習(xí)社官方微信
制藥在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