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母細胞瘤是嬰幼兒中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兩種成人抗癌藥物的組合施加可以成功使腫瘤消失,效果優(yōu)于單一用藥。近期,澳大利亞兒童癌癥研究所(Children’s Cancer Institute Australia for Medical Research)的Murray Norris教授在第30屆國際分子靶標與癌癥治療學研討會(EORTC-NCI-AACR)上報告了這一引人注目的實驗結果。
在5歲以下死于癌癥的幼兒中,神經(jīng)母細胞瘤是頭號殺手。腎上腺是最常發(fā)生神經(jīng)母細胞瘤的部位。對于侵襲性的腫瘤,即便采用高度強效的治療,患兒的生存率仍低于50%。因為惡性程度高,治療難度大,它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
研究人員使用的小鼠模型會在小鼠出生數(shù)周內自發(fā)長出神經(jīng)母細胞瘤,并且具有侵襲性。利用這種模擬神經(jīng)母細胞瘤的小鼠模型,他們檢驗了兩種用于治療成年癌癥患者的抗癌藥物的療效。
這兩種藥物中,帕比司他(Farydak)是一種廣譜組蛋白脫乙酰酶抑制劑,對癌細胞施加嚴重的應激直至其死亡,而健康細胞不受影響。它在2015年被FDA批準,用于既往接受至少2種治療方案失敗的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患者。
CBL0137屬于一類叫作curaxins的小分子新藥,作用是攻擊癌細胞的組蛋白伴侶FACT(促進染色質轉錄因子)復合物。
在聯(lián)合使用CBL0137和帕比司他兩種藥物之后,小鼠體內的腫瘤消失,并且在整個實驗觀察期間再未復現(xiàn);在未接受治療或只接受單一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小鼠中,腫瘤則持續(xù)生長。
為了解這種藥物組合通過什么樣的機制使腫瘤停止生長,研究人員用RNA測序檢測了施用藥物后腫瘤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藥物組合分兩路對腫瘤發(fā)起攻擊。一方面,是直接攻擊癌細胞本身,通過抑制其DNA修復來殺死癌細胞;與此同時,藥物還會引起強烈的免疫應答。
“與傳統(tǒng)的化療藥物不同,CBL0137不會直接作用于DNA,因此對DNA的**相對較小。”Norris教授介紹。因此,開發(fā)CBL0137的組合治療有減少急性不良反應和長期不良反應的潛力,優(yōu)勢在于提高患癌兒童生存率的同時可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此外,由于組合用藥可以激活免疫應答,提示研究者可以在免疫治療藥物對神經(jīng)母細胞瘤效果不佳時用這種藥物組合來提升療效。因此,研究人員正在繼續(xù)探索這種藥物組合怎么激活免疫應答,以及它們與其他免疫治療藥物合用在腫瘤小鼠上會有怎樣的效果。
“這個結果非常令人興奮,有望為兒童癌癥帶來有效、無毒的臨床療法。”Norris教授說。
不過,專家同時指出,這兩種藥物目前雖然已經(jīng)在成人癌癥中開展了大范圍的臨床試驗,但未來要用這種藥物組合來治療神經(jīng)母細胞瘤患兒,要先在兒童中通過CBL0137單獨用藥的試驗,再在兒童身上成功通過組合用藥的試驗,而這些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癌癥免疫治療專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James L. Gulley博士對此表示樂觀:“盡管這些研究結果來自小鼠實驗,但是意義重大,表明這種藥物組合或許可以對那些患有罕見的侵襲性腫瘤的兒童具有優(yōu)于單一藥物的效果。那些患兒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療。我們拭目以待臨床試驗的結果。”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