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抗體藥物已經(jīng)成為增長最快的治療藥物,在生物技術制藥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贵w,也叫免疫球蛋白(Ig),是一種能特異性結合抗原的糖蛋白,人體內(nèi)表達的Ig主要有5種:IgM、IgA、IgD、IgG和IgE,其中IgG含量最多。
而IgG又有四個亞類,其特點見表1,抗多糖類抗原的活性主要取決IgG1和IgG2,而抗蛋白質(zhì)和抗病毒抗體有IgG1、IgG3、IgG4參與。其中IgG1在人體內(nèi)表達最多,另外IgG1在人類血清的半衰期最久,長達21天。
IgG1呈Y字形結構,見圖1,包含兩條相同的重鏈(約55kDa)和兩條相同的輕鏈(約25kDa)組成,這四條多肽鏈通過疏水作用結合在一起,并由二硫鏈連接。其中重鏈由VH、CH1、鉸鏈區(qū)、CH2和CH3組成,輕鏈由VL和CL組成。另外,抗體的N端糖基化修飾發(fā)生在抗體CH2區(qū)的天冬酰胺Asn297位上,分別由N-GlcNAc、甘露糖、巖藻糖和半乳糖構成。
從抗體作用機制來講,抗體由抗原結合部位(Fab)和可結晶部位(Fc)構成。Fab段可以與特定的抗原結合,由此決定抗體的特異性和親和力;Fc段可以與免疫細胞表面表達的Fc受體(FcγRI,F(xiàn)cγRII,F(xiàn)cγRIII)、血液中的補體(C1q)和FcRn結合,從而激活免疫效應清除外來物等。
抗體的結構決定其作用機制,其Fab段可以識別游離分子(VEGF、TNF等)靶點和細胞表面的受體(CD20、CD19等),決定抗體對外來入侵物如癌細胞等的特異性識別;而Fc段決定抗體的效應功能,包括抗體依賴的細胞**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和補體依賴的細胞**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ADCC和CDC作用機制。
ADCC
當抗體通過抗原結合部位結合腫瘤細胞表面抗原以及Fc部位結合免疫效應細胞表面Fc受體時,免疫效應細胞得到激活,殺死腫瘤細胞,這個過程稱為ADCC。Fc受體主要有三種:FcγRI (CD64)、FcγRII (CD32)、FcγRIII (CD16),其中后兩種又可分為:FcγRIIa、FcγRIIb、FcγRIIc、FcγRIIIa、FcγRIIIb。不同的免疫細胞表達特定的Fc受體,如中性粒細胞通常表達FcγRI、FcγRII、FcγRIIIb,而NK細胞只表達FcγRIIIa。FcγRIIIa通常認為是引起ADCC的關鍵受體,所以雖然NK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都可以產(chǎn)生ADCC作用,但是NK細胞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細胞種群。
很多臨床研究都證明ADCC作用是腫瘤抗體發(fā)揮效用的主要方式,如trastuzumab和alemtuzumab??贵w介導的ADCC強弱和許多因素有關,如抗體與抗原的親和力、抗體與Fc段受體的親和力、免疫效應細胞的特性等。一般情況下,對抗原或Fc受體親和力高的抗體介導的ADCC作用越強。對抗體進行改造,提高其對Fc受體的親和力是提高ADCC作用的直接、快速和有效的一個途徑。如何增強ADCC活性已經(jīng)成為下一代抗體治療的主要課題之一。
很多研究都表明,對抗體Fc段的糖基化及氨基酸序列改造可以提高ADCC活性。Stavenhagen的研究團隊應用酵母呈現(xiàn)系統(tǒng)篩選了大量的Fc突變體,發(fā)現(xiàn)了一個擁有5個突變(F243L,R292P,Y300L,V305I和P396L)的突變體對FcγRIIIa的親和力提高了10倍,同時也具有更強的ADCC活性。在抗體的糖基化修飾中,巖藻糖被認為是影響ADCC活性最重要的糖,去巖藻糖化可以顯著提高抗體與FcγRIIIa的親和力及ADCC活性(高達100倍)。如圖3,Tsuguo Kubota團隊通過基因手段將CHO細胞的FUT8基因敲除,用這種細胞生產(chǎn)的抗體不含巖藻糖殘基,具有很強的ADCC活性,且細胞的生長及蛋白表達不受影響。
CDC
補體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不耐熱的,經(jīng)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zhì),包括30余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CDC指的是補體參與的細胞**作用,即補體(C1-C9)通過特異性抗體與細胞膜表面相應抗原結合,形成復合物而激活補體經(jīng)典途徑形成攻膜復合物對靶細胞發(fā)揮裂解效應。
CDC作用是由抗體與補體C1q的首先結合引起的,接著C2-C9就被激活形成攻膜復合物對靶細胞發(fā)揮裂解效應。很多抗腫瘤抗體都可以引起CDC作用,如抗CD20、CD52、CEA等抗體。
學者對于如何提高CDC活性已有很多研究。Idusogie EE等利用丙氨酸掃描突變技術研究了抗CD20抗體rituximab的CDC功能,找到CH2結構域中與C1q結合的位點Asp270、Lys322、Pro329和Pro331,經(jīng)改造后可以增加與C1q的結合和CDC活性。除對CH2結構域的氨基酸進行改造外,鉸鏈區(qū)的氨基酸調(diào)整也可以明顯增加C1q的結合和CDC活性。
在上面的表1中可以看到,IgG3的經(jīng)典途徑激活補體活性最高。如圖4,Tsuguo Kubota團隊通過基因突變將替換IgG1和IgG3的重鏈恒定區(qū)序列構建IgG1/IgG3混合抗體,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種抗體表現(xiàn)很強的C1q的結合和CDC活性。在體外實驗中,抗CD20的IgG1/IgG3混合抗體的CDC活性是野生型rituximab的幾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對某一抗體通過去巖藻糖化提高其ADCC活性,而通過調(diào)整重鏈恒定區(qū)序列提高CDC活性,可以在即不影響ADCC活性又不影響CDC活性的情況下獲得活性更強的抗體。
參考來源:
1.《抗體理論與技術》;
2.《抗體藥物研究與應用》;
3.Improving effector functions of antibodies for cancer treatment: Enhancing ADCCand CDC;
4.Engineered therapeutic antibodies with improved effector functions。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