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屬于神經遞質鈉同向轉運蛋白(NSS)家族成員,其利用膜外/內鈉離子Na+的濃度梯度來完成對神經遞質的同向跨膜運輸,這一過程可能依賴于氯離子Cl-同向轉運以及鉀離子K+的反向轉運。近年來對MAT中底物轉運及抗抑郁藥物調節(jié)機制的研究進展迅速,其中果蠅多巴胺轉運蛋白dDAT和人源血清素轉運蛋白SERT的不同構象以及與多種抗抑郁藥物分子結合的結構已經得到解析。但關于人源去甲腎上腺素轉運蛋白NET的結構研究相對進展緩慢,這大大阻礙了抗抑郁藥物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開發(fā)。 2024年7月24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閆創(chuàng)業(yè)/袁亞飛團隊在 Nature期刊發(fā)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human 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 reuptake and inhibition(人類去甲腎上腺素轉運蛋白再攝取與抑制分子基礎)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闡明了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NET)轉運底物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機制,首次報道了NET中的第二個底物結合位點和NSS家族的鉀離子結合位點,揭示了四種不同類別的常用上市抗抑郁藥物的選擇性抑制機制,為進一步開發(fā)靶向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蛋白(MAT)的藥物奠定了基礎。 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人源NET蛋白的八個高分辨率結構,包括天然狀態(tài)、結合底物(NE、DA)和四種常用上市抗抑郁藥物(托莫西汀:Atomoxetine,ATX;地昔帕明 :Desipramine,DSP;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ESC;安非他酮:Bupropion,BPP)的結合狀態(tài)。這些結構是天然蛋白在未使用任何基準標記或突變的情況下獲得,分辨率在2.5到3.5埃之間(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