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談實操,少說高大上
2024年7月22日,美國FDA公布一則召回通告。Hikma制藥的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包裝中可能混有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考慮到導致不同程度的鎮(zhèn)靜、呼吸減緩、心動過緩、高血壓及低血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發(fā)起召回。而且已經收到了一起不良事件報告,也就是說這是從使用終端發(fā)現問題,然后追溯發(fā)現標著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實際上裝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圖源:FDA
被召回的批次是2024年3月19日生產,考慮到無菌性需要14天的培養(yǎng)周期,那么截止到現在,該產品已經在市面上使用了三個多月,當有一例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時,那可能實際上已經發(fā)生了超過一次的不良事件。畢竟有些情況下,未必有清晰的認知,或者基于其他藥物或疾病的影響,而未做調查。
導致這樣的問題,估計整個批次的藥物已經無法二次使用,畢竟注射液屬于無菌制劑,你不開包裝取樣,就無法獲知里面到底是不是標識物。而一旦開內包裝,就破壞了整體的無菌密封性,哪怕是在A級潔凈區(qū),也可能出現污染,況且這些藥品是從外界轉移到潔凈區(qū),本身就提高了風險。
此外,每個包裝都取樣檢測,這種人工成本和檢測成本太高。理論上倒是有可行的辦法,比如直接隨機抽取100支乃至更多,不做檢測,直接混合。然后取樣做鹽酸右美托咪定的鑒別實驗,比如檢測特征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排除因為濃度低而出現漏檢,所以不能混合太多。真這樣操作的話,要衡量檢測成本與重新配制的經濟和時間,這是處理召回藥物,肯定會面臨的問題。直接報廢,當然可以,但對應的會增加環(huán)保成本。
很奇怪是如何發(fā)生混入的,可能是發(fā)生在灌裝后貼標簽前,肯定是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生產前未對現場進行檢查,導致上個批次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遺留在現場,未被發(fā)現,而后混入下個產品線。最近發(fā)生類似情況的,并不是個案。怎么簡單的清場工作,都能發(fā)生如此馬虎的事?
圖源:FDA
有可能是人員不足,也就是說不足以對清場的效果進行有效檢查。只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生產過程的檢測,而忽略了最后的清場環(huán)節(jié)。而且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數量也沒有核對,畢竟在灌裝時,灌裝機會顯示最終分了多少,如果數量不一致,那可能就有問題,很明顯,沒把這個當回事,直接忽略,導致流入下個產品線。
有可能是批次安排得太過于緊密,作為一個共用某些設備的產品,安排的時間緊密,確實會提高車間乃至設備的利用率,但同時也容易出現混淆。當時間上的間隔非常短,那么即使人手充足,也可能導致無法查對仔細,更何況很多企業(yè)的人手并無富裕。
這種事,很容易被忽略,然后召回了,再找個差不多的理由走完偏差。其實根本沒有對后期的產品做出預防,還是有可能再次出現。畢竟有些偏差調查,不是為了預防,而是為了走完流程。其程序合理,在有些崗位看來,比有效更重要。
這次是鎮(zhèn)靜藥混入,如果是高濃度氯化鉀注射液呢?那可能會導致死亡事件。不要覺得當這種高危產品生產時,就能避免問題重現。很多問題都是從一些小小的忽視而升級成無法回避的災難,當連基本的清場都無法做到,那可能其他方面也做得不到位,物料平衡也容易成了走過場。這些問題,當去追究責任時,會覺得可笑,怎么會出這種低級錯誤,可再想想,如果有其他程序發(fā)現問題,那自然是能杜絕出廠的,問題是沒有杜絕,這才是可怕之處。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