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新型抗癌藥--表觀遺傳學藥物。也是近年來醫(yī)藥界崛起的一個新領域。
在認識這種藥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在上世紀50年代由英國發(fā)育生物學家Conrad Waddington提出,用于描述在發(fā)育過程中,基因與環(huán)境間的相互作用,從而調(diào)控并決定組織器官的最終命運。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
表觀遺傳學與癌癥的關系
編碼表觀遺傳調(diào)控基因突變在腫瘤中是很常見的,后果主要體現(xiàn)在DNA啟動子高甲基化、DNA廣泛低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改變和染色質(zhì)結構異常四個方面。啟動子高甲基化造成抑癌基因轉錄的抑制。而DNA廣泛低甲基化導致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性,可能導致癌基因的異常激活。腫瘤中組蛋白修飾酶的突變,包含組蛋白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乙?;竿蛔兊?,也會造成基因表達異常從而決定腫瘤細胞表型。所有這些表觀遺傳變化會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免疫逃逸、轉移、異質(zhì)性和耐藥性等,甚至部分可能直接導致了腫瘤的發(fā)生。
表觀遺傳學藥物有哪些?
對表觀遺傳學治療和免疫治療聯(lián)合應用感興趣的研究人員目前主要研究兩大類表觀遺傳學藥物。
第一類是組蛋白去乙?;福℉DAC)抑制劑。這類藥物作用于包裹DNA的組蛋白上,通過控制DNA纏繞于組蛋白的松緊程度來發(fā)揮作用。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過組蛋白的去乙?;ㄈコ阴;?,使DNA更緊地纏繞在組蛋白上,從而導致這些DNA不易被基因轉錄因子接觸。結果導致與細胞分化、細胞周期阻滯、腫瘤免疫、受損細胞凋亡等有關的蛋白的表達受到抑制。這些因素都會促使癌癥的發(fā)展。
HDACi有用于治療皮膚T細胞瘤(CTCL)的 伏 立 諾 他、 治療外周T細胞瘤(PLCL) 的貝利司他以及同時對CTCL和PLCL有效的羅米地辛, 這3種藥物已經(jīng)被FDA 通過, 并投入臨床使用。
第二類表觀遺傳學藥物是DNA甲基化抑制劑(DNMTi)。這類藥物能夠防止腫瘤細胞基因上被加入甲基。DNA甲基化能夠沉默延緩細胞分裂的基因,因此可促使細胞增殖不受控制。DNMTi有兩種,一種是核苷酸類似物,結合到DNA上形成共價復合物,復合物會促進DNMT的降解。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濱均為此類DNMTi,已經(jīng)進行過200多次的白血病、實體瘤相關的臨床試驗,目前已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監(jiān)局(EMA)批準用于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表觀遺傳學藥物應用于臨床所面臨的困難
特異性是限制表觀遺傳藥物用于腫瘤臨床治療的困難之一。首先,突變的表觀遺傳因子并不只單一修飾某個基因、某段DNA、組蛋白和染色質(zhì),所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一對一,也可能是一對多。其次,在用藥物治療的時候,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DNMTi的作用甚廣,并不具有特異性。當運用DNMTi重新激活被抑制的抑癌基因的同時,也存在高表達癌基因的風險。另外,在不同組織細胞腫瘤, 在腫瘤進展的時期,突變也是在不斷變化中。個體因素是否對表觀遺傳藥效有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如何解決高劑量依賴和提高藥效也是需要突破的難點。
雖然尚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但是相較于傳統(tǒng)藥物治療,表觀遺傳治療顯現(xiàn)出一定的新優(yōu)勢。表觀遺傳改變在腫瘤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腫瘤抗原由于抗原基因的啟動子高度甲基化導致表達量減少,抗原呈遞細胞(APC)無法識別,從而造成免疫逃逸。在早期的臨床試驗中發(fā)現(xiàn)一些表觀遺傳藥物(比如DNMTi)能夠有效刺激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的表達, 增強效應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因此在免疫治療中,聯(lián)用表觀遺傳藥物能夠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另一方面, 治療腫瘤時, 傳統(tǒng)抗癌藥物所存在的耐藥性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耐藥的癌細胞中表現(xiàn)出高度的染色質(zhì)抑制,運用表觀遺傳藥物可以抑制耐藥性的產(chǎn)生,增強藥效。同時,表觀遺傳藥物能直接作用于已產(chǎn)生耐藥性的癌細胞,抑制或殺死細胞。相信更多的表觀遺傳藥物在未來幾年會被批準上市,這類新興的藥物勢必為腫瘤治療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來源:
1. Arrowsmith CH, Bountra C, Fish PV, Lee K, Schapira M. Epigenetic protein families: a new frontier for drug disco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2012; 11(5): 384-400.
2. Rondelet G, Wouters J. Human DNA (cytosine-5)-methyl- transferases: a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 for epigenetic cancer therapy. Biochimie 2017; 139: 137-47.
3. Pechalrieu D, Etievant C, Arimondo PB. DN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in cancer: From pharmacology to translational studies. Biochem Pharmacol 2017; 129: 1-13.
4. Garmpis N, Damaskos C, Garmpi A, Dimitroulis D, Spartalis E, Margonis GA, et al . Targeting histone deacetylases in malignant melanoma: a future therapeutic agent or just great expectations? Anticancer Res 2017; 37(10): 5355-62.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